职场谋成到底要不要争功
职场谋成到底要不要争功,在职场上,要学会良性竞争才能为自己开辟道路,工作能力的提升需要借鉴职场同事的经验,身在职场不能不向人学习,今天为大家分享的内容是职场谋成到底要不要争功。
职场谋成到底要不要争功
总听人说职场你不主动争取就没人记得你的付出,团体里不刷存在感,就等于不存在。却有几分粗浅道理。争功过了可以贪功,纵观历史历朝历代都不却贪功导致杀身之祸的,现代职场没有杀神危险,但被射几支暗箭还是可能的,损失钱财还是有的。
明朝建立之初,刘伯温是朱元璋的军师,他超高的计谋帮朱消灭了陈友谅,奠定了大名的基础,朱元璋说没有刘的计谋自己很难成功,他是大明的功臣。要是作为普通人,立即就会接受领导的赏赐,恨不得把自己的功劳挂在嘴上,让所有的人都知道这是自己的谋划。可刘伯温又是何等人物,他退掉功劳,并说朱元璋得天下是顺应天命,不是我的计谋高,而是客观规律,是领导决策,众将士努力结果。功成隐退最后得到善终,不得不说是人生大智慧。
从领导方面来说——很多人不懂功高盖主之后就是杀身之祸。贪功几乎是人的本性,其实真的职场,如果自己只是提了个意见,具体执行不是自己的话,最好还是低调,不然这些一线的执行者,就会很不舒服,我们流汗流血,你坐收成果。再一个你的计谋实现,还是领导善于听取意见,决策的结果。其实不领奖,恰恰让领导记住,以后机会多的是。领导代表着团队,活在领导的影子里,这是职场规则。活在领导的影子里,就获得了安心展现才华的平台,一个团队的成功要比一个人的成功容易,如果离开这里,你可能什么也不是。你做过什么,你做成过什么,比你拥有什么样的功劳更重要。在你还是下属的时候,你要努力地做事,正确地做事,更有效地做事,这是你今后能够成为一个什么样人的基础和资本。
从企业方面来说——在企业这个大团队中,如果你表现得处处争功诿过,你的上司一定不敢信任你,不敢把重大任务委托给你,而同事们也会排挤你。在工作中得不到上司的信任和同事的支持,必将一事无成。争功诿过原本的目的是获得功劳和晋升,但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结果却是连表现的机会都会丧失。同时,这样的人也有可能害了整个企业。如果企业中存在着几个争功诿过、不惜诬陷他人、拉帮结派、制造内部纷争等等的人,一旦公司领导处理不当,或放任自流,就会给公司工作造成损失,给员工心里留下阴影。
我们时常听人议论,说某某公司好,人际关系简单,大家相处融洽,工作起来比较省心;又说某某公司不好,人际关系过于复杂,同事之间勾心斗角,互相拆台,在这种公司中工作会很累。其实这就反映了人们害怕企业中存在争功诿过、尔虞我诈、互相倾轧、投机钻营、争风吃醋的人,企业中一旦出现一小撮这样的人,企业的人际关系就会受到影响,严重时可能会弄得整个公司乌烟瘴气,人人心情郁闷,在无谓的内耗之中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公司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受到严重影响,甚至走向衰落和垮台。要能承担过失,无论能力或智能如何,无论从事哪种行业,难免有功有过。要能功成不居,过失不诿,收起争名夺利之野心,心顷刻归属如水之佳境。
假如你是个老人。普通的.职场人做事的时候,喜欢打压别人而展现自己,喜欢当众吹嘘自己的才能,喜欢第一时间争取功劳。其实这都是无意识的树敌行为,你的能力,同事和领导都看在眼里,不会亏待你的,而处处去争恰恰都会失去。若是领导把功劳给你,就坦坦荡荡地接受,必定是你做了正确的事儿,是你应得的。这就是老子《道德经》里说的“天之道,不争而善胜”的精髓。
假如你是个新人。老人抢新人功劳这种事在职场屡见不鲜,对了是他的,错了是你新人的。很多新人会忍不住抱怨,去抱不平,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要知道功劳可以被侵占,但是能力不会,能力才是你个人的,除非你不想在这家公司干了,但记住换工作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真正的问题是你的心态。我不否认确实存在那种乌烟瘴气的公司,不是让你在那里忍气吞声,你要明白自己到底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对未来有一个清晰的目标。不是仅仅逃开。
你要明白人生确实会遇到很多不公平的事情,看开点,踏实的做自己,会收获更多。
职场中遇到同事争功劳怎么办
分析功劳应该属于谁
在发现被同事抢功劳的时候,这个时候就认真分析一下这个功劳应该属于谁,千万不要直接正面起冲突,这样只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直接找同事理论
如果这个功劳的确是属于自己的,这个时候就应该直接找到同事理论,看看同事态度如何,然后再做接下来的决定。
直接告诉直属上司
如果自己直面处理,也无法解决,这个时候就可以找直属上司,让他来评理,以中间人的态度,来帮助自己更好地挽回损失。
用证据挽回成绩
如果实在没有办法,这个时候自己必须做好相关地证据收集,帮助自己挽回成绩,不然的话以后类似的事情还是会发生。
注意日常自身利益的保护
在职场中,都是涉及利益关系,因此和同事之间还是要保留一些隐私和距离,这样才能够帮助自己在发展中稳定自己的局面。
不过,如果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功劳,你也可以直接放弃,毕竟和气生财,顶多损失一次买个教训,下一次不必再和这样的同事合作,甚至直接可以拒绝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