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美食的寓意有哪些
中国传统美食的寓意有哪些,从古代到现代,中国的文化已经发展了有上下总共接近上万年的历史了。而中国的饮食文化也是和其他的文化同脉相传,一样是历史悠久,都可以算得上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所谓“民以食为天”食,下面分享中国传统美食的寓意有哪些及相关资料。
中国传统美食的寓意有哪些11、汤圆
四川地区大年初一的早餐要吃汤圆,这天的汤圆叫“元宝”,吃汤圆叫“得元宝”,取其团圆、圆满、甜美之意。扬州人新年第一天要吃四喜汤圆,寓意事事如意、合家团圆;上海人年初一早饭也是吃汤圆,寓意圆圆满满、有财有势。
2、饺子
饺子是北方年夜饭餐桌必不可少的食物,饺与交谐音,取“更岁交子”之意。另外就是饺子外形如元宝,春节吃饺子意为“招财进宝”,人们还会将硬币包在饺子里,吃到该饺子的人在新的一年里会有好的财运。
3、年糕
早期苏州百姓为纪念伍子胥,过年的时候都要做年糕,后来逐渐在全国各地盛行,比如山东的红枣年糕、北京的百果年糕、福建芋艿年糕及红、白糖年糕、宁波的水磨年糕、苏州的桂花糖年糕等。年糕谐音“年高”,是春节必备的应景食品,寄托了人们“年年高”的期望。
4、鱼
春节饮食讲究好寓意,当然少不了鱼,一般为餐桌上最后一道菜,有些地方这道菜基本留下来不吃的,意为“年年有余”。并且有些地方对挑选年夜饭里的鱼也是有讲究的,鲢鱼为连年有余,鲫鱼和鲤鱼为大吉大利,鲑鱼则为富贵有余。
中国菜系
1、川菜
四川菜系,简称川菜。川菜风味包括成都、重庆、乐山、内江、自贡等地方菜的特色,主要特点在于味型多样。它以麻辣、鱼香、家常、怪味、酸辣、椒麻、醋椒为主要特点。【代表菜品】:廖排骨、侃膳斋棒棒鸡、爱烤手撕烤兔、冷锅串串、红喜兔头、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回锅肉、盐煎肉。
2、粤菜
广东菜系,简称粤菜。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八大菜系之一,发源于岭南。粤菜由广州菜(也称广府菜)、潮州菜(也称潮汕菜)、东江菜(也称客家菜)三种地方风味组成,三种风味各具特色。它以选料广泛,选料精细,讲究鲜、嫩、爽、滑、浓为主要特点。【代表菜品】:烤乳猪、清蒸东星斑、烧鹅、白切鸡、红烧乳鸽、蜜汁叉烧、脆皮烧肉。
3、鲁菜
山东菜系,简称鲁菜。选料精细、刀法细腻,注重实惠,花色多样,善用葱姜。【代表菜品】:九转大肠、糖醋鲤鱼、爆炒腰花、清炒里脊丝、锅烧肘子。
4、苏菜
苏菜江苏菜系,简称苏菜。由淮扬菜、苏州菜、南京菜等组成。制作精细,因材施艺、四季有别,浓而不腻,味感清鲜,讲究造型。【代表菜品】:烤方、淮扬狮子头、叫花鸡、火烧马鞍桥、松鼠桂鱼、盐水鸭等。
5、浙菜
浙菜浙江菜系,简称浙菜。由杭州、宁波、绍兴三种地方风味发展而成。浙菜的四方风味既各有特长,又具有共同的四个特点:选料讲究,烹饪独到,注重本味,制作精细。选料讲究,就是做到“细、特、鲜、嫩”4条原则。【代表菜品】:西湖醋鱼、东坡肘子、龙井虾仁、干炸响铃、油焖春笋、西湖莼菜汤等。
6、豫菜
豫菜是中国烹饪文化的一支,也是中原烹饪文化自仰韶文化以来的一个历史过程的结果。
7、闽菜
福建菜系,简称闽菜。以闽东菜、闽南菜为主要代表。制作细巧、色调美观、调味清鲜。【代表菜品】:佛跳墙、太极明虾、闽生果、烧生糟鸭、梅开二度。
8、徽菜
徽州菜系,简称徽菜,不等同于安徽菜。烹调方法上擅长烧、炖、蒸,而爆、炒菜少,重油、重色,重火功。【代表菜品】:火腿炖甲鱼、红烧果子狸、腌鲜鳜鱼、黄山炖鸽、徽香源烧鸡。
9、湘菜
湖南菜系,简称湘菜。以熏、蒸、干炒为主,口味重于酸、辣,辣味菜和烟熏腊肉是湘菜的独特风味。【代表菜品】:麻辣子鸡、辣味合蒸、东安子鸡、洞庭野鸭、霸王别姬。
10、楚菜
楚菜,湖北风味,以水产为本,鱼馔为主,汁浓芡亮,香鲜较辣,注重本色,菜式丰富,筵席众多,擅长蒸、煨、炸、烧、炒等烹调方法,具有滚、烂、鲜、醇、香、嫩、足七美。代表菜品】:清蒸武昌鱼、沔阳三蒸、应山滑肉、红烧野鸭、排骨藕汤、红菜苔炒腊肉。
中国传统美食的寓意有哪些2一、春节(农历正月初一)——饺子
农历正月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春节是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象征农历旧的一年结束和新的一年的开始 。
春节吃饺子是我国特有的民俗传统。饺子起源于张仲景的时代。民间有句俗语称“好吃不过饺子”。“饺子”又名“交子”或者“娇耳”,也是秉承上苍之意。春节吃饺子意味着大吉大利。另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
饺子,早已不仅仅是一种美食,还是中华美食的代表。它的每一个部分,无一不蕴涵着中华民族文化,是每家平常时候,更是在三十晚上必备的美食,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诉求。
饺子可煮、蒸、烙、煎、炸,烤等。饺子包的馅料也有很多种,不同的馅料也象征着不同的含义。
韭菜馅—即久财之意故为久财饺、白菜馅—即百财之意故为百财饺、芹菜馅—即勤财之意故为勤财饺、香菇馅—即鼓财之意故为鼓财饺、油菜馅—即有财之意故为有财饺、酸菜馅—即算财之意故为算财饺、牛肉馅—即牛财之意故为牛财饺、鱼肉馅—即余财之意故为余财饺、羊肉馅—即洋财之意故为洋财饺、大枣馅—即招财之意故为招财饺、野菜馅—即野财之意故为野财饺。
民间对春节吃饺子有这么一个传言:
相传东汉末,“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南洋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便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个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
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以后渐渐形成习俗,逢年过节没有饺子吃是万万不行的。1400多年的历史饺子在老百姓心目中扎下了根。饺子渐渐成为中国饮食的代言词。
二、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汤圆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正月十五吃汤圆,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汤圆的外形圆滚饱满,象征团圆、幸福,我们的祖先相信元宵节吃了这样的应景食物,也能为家庭带来和睦与平安。同时也显示中国人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和热爱。
甜馅汤圆本身已有甜味,所以汤不需要再加糖,以减少热量摄取;若是无馅小汤圆,汤可以用糖桂花、甜酒酿、花茶或者桂圆红枣汤、桂圆姜汤取代,后者 ……此处隐藏1942个字……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后羿很忧伤,拿起一个饼,看着月亮发呆,一口一口地吃着饼。
后来,乡亲们为了纪念后羿这忧伤的故事,把后羿吃的饼叫做月饼。
五、腊八节(腊月初八)——腊八粥
我国喝腊八粥的习俗历史,已有一千多年。记得小时候有个顺口溜: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过了腊八以后年的味道会愈加浓烈。
腊八节喝腊八粥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腊八粥:
食材:
大米 40克、糯米 40克、小米 40克、黑米 40克、红腰豆 40克、花生 40克、莲子 40克、绿豆 40克、红豆 40克、豌豆 40克、核桃 6个、红枣 6粒、葡萄干 10克、桂圆 10粒、黄豆 20克、黑豆 20克、栗子 8个、薏仁米 20克、冰糖 5粒
做法:
1、大米40克、糯米40克、小米40克、黑米40克、红腰豆40克、核桃6个、花生40克、莲子40克、红枣6粒、葡萄干10克、桂圆10粒、黄豆20克、绿豆40克、黑豆20克、红豆40克、栗子8个、薏仁米20克、豌豆40克、冰糖5粒、水适量。
2、将红腰豆、花生、黄豆、绿豆、黑豆、红豆、薏仁米、豌豆这些比较坚硬不太容易煮熟的豆类提前用水浸泡一夜。
3、将大米、糯米、小米、黑米、薏仁米、莲子洗净加入清水浸泡上三个小时,栗子和桂圆去壳。
4、红枣洗净去核切成条。
5、 栗子浸泡一下剥去皮。
6、先将红腰豆、花生、黄豆、绿豆、黑豆、红豆、薏仁米、豌豆、栗子这些较难熟的食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大火煮成半熟后再放入其余食材,煮开后转小火继续煮一小时左右。
7、煮到米粒软糯、豆粒酥烂,粥变浓稠的时候放入适量冰糖。小火熬煮至冰糖融化即可。
民间对腊八节(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传说:
腊八节起源于元未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监牢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
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便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中国传统美食的寓意有哪些3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而春节的饮食文化北方和南方不尽相同,北方人以饺子为美味,在除夕子时食用,取"更岁交子"的意思。在南方,人们以年糕、汤圆以及鱼、肉、菜为美味。
除夕多吃年糕和汤圆,取"全家团圆"之意。年糕多用糯米做成,取生产和生活"年年高"之意。吃年夜饭之前,旧时一般还先要祭祖,将食物分出少许,献给祖先,以示纪念。南方人家新年泡茶敬客,茶盘里或碗盖上放两只橄榄,称为"无宝茶"。新年吃饭,必有炒青菜,说吃了"亲亲热热";必吃豆芽菜,因黄豆芽形似"如意";
每餐必食鱼头,但不能吃光,叫做"吃剩有鱼(余)"。南北方相同的是新年必吃年糕,吃年糕以祝愿生活"年年高"。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元宵节的主角是元宵,元宵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最具特色的是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或油炸,寓意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考古研究的发展和发掘的大量出土文物证实,端午节起源于古代吴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之说。据考,流传至今的为纪念屈原而设的端午习俗也与屈原毫无关系。
是当时的统治者为树立屈原忠君爱国的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比如端午食粽子,最早文字记载出自许慎的《说文解字》,食粽子习俗早于屈原去世400多年;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
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到晋代,粽子才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有关中秋节的来历众说不一,据专家考证,在中国传统的三大节日春节、端午和中秋中,中秋节形成最晚。不过,中秋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远古的敬月习俗和秋祀活动。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礼俗,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农历八月中旬,又是秋粮收获之际,人们为了答谢神祗的护佑而举行一系列仪式和庆祝活动,称为"秋报"。
每逢中秋,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准备瓜果月饼,"向月供而拜",所供月饼必须是圆的,瓜果切成如莲花般的牙瓣。而我们现在所讲的中秋与嫦娥奔月的故事只是古老的礼俗与众多神话传说及中华传统文化中其他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现在内涵丰富的重要节庆。
中国有句俗语: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迄今已有约8000多年的历史。从萌生的远古时代开始到成形的夏商周时代,再到丰富的秦汉魏晋南北朝和高峰的唐宋元明清时代,由此可见我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并在不断地发展成熟。
所以在中国农历最后一个月的第八天,我们的先人安排了腊八节,会吃"腊八粥",来纪念和分享秋天收获的成果。在接下来的新年里,我们就会聚在一起,享用鸡鸭鱼肉,庆祝新年的到来,这些食物也寓意来年的繁华与丰收。
同众多的中国传统文化一样,中国的饮食文化同样博大精深,此刻我只是在吃着腊八粥之余的一点小感悟,也只是了解到我国饮食文化的一点皮毛。多了解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就会发现更多祖先的伟大和美好!